稅收規劃手法與案例解析培訓
稅收規劃手法與案例解析培訓課程/講師盡在稅收規劃手法與案例解析培訓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稅收規劃手法與案例解析培訓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810048130。
主要內容:
第一節、 避稅原理及案例解析
(一)、避稅的四種境界
1、亂帳 沒法查,通過征管漏洞漏稅。
2、鉆空子,集中運用于稅法規定滯后于實務創新領域,如金融工具創新領域。
3、形式重于實質,本質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使用陰陽合同、虛假交易或設計有利涉稅合同改變業務稅務結果。
4、打文件,企業公關在稅務領域的直接體現。
(二)避稅的基本程序(稅收風險識別流程圖)
1、征稅對象
思考1:沒有產證的建筑物是否是房產稅的征稅對象。活動房是否是房產稅的征稅對象。
2、納稅義務人
思考2:信托的利息為什么沒有征營業稅?理財收益為什么沒有征營業稅?
3、應納稅額的計算
思考3:為什么金螳螂幕墻公司也可以是高科技企業,可以適用15%企業所得稅率?
思考4:為什么說過分關注稅基的計算是避稅的重大誤區。
4、濫用稅收優惠(研發費的加計扣除,全額預提地下車庫成本)
5、納稅時點
思考5:集團公司內資金往來沒有合同,不收取利息,稅務機關核定征收營業稅是沒有依據的。
6、申報時間、延遲納稅、申報表三級復核及票據管理
(三)、避稅七種武器
1、高難財技 不動產的融資租賃,售后回租或回購 資產包
思考6:資產重組、整體轉讓中,判定征不征流轉稅的依據是什么?
2、合并、分立
思考7:合并分立是稅收最優化的手法,但是卻不一定是成本最優化的手法。
3、踢球、以亂治亂
思考8:稅收實踐是集七分稅法技術與三分溝通的綜合藝術,溝通是必不可缺、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
4、資產計量
思考9:稅法重視期間損益但是卻忽略資產計稅基礎的計量,為稅收籌劃提供了通道。
5、分步籌劃
思考10:房地產公司從境外美元借款計提利息后被債權人整體在境內作為債權轉讓,房地產公司的資本化利息是否要代扣預提所得稅才可以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四)、創新性籌劃
1、創新業務,例如:資產重組、減資,金融衍生品、合作建房 BT
2、引導權力機關進入涉稅領域,影響納稅結果。
利用違約金、法院文書、失火等非經營無票據業務損失規避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
(五)、稅法硬傷—缺少核心概念和嚴謹邏輯
培訓公司的會員午餐是業務招待費嗎?
二、稅收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介紹
介紹系統化的稅收風險管理方法。
第二節、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個人所得稅的避稅手法與疑難探討
一、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疑難問題
1、房產稅的分劈確認是目前最適用的規避方法
2、計租面積與建筑面積不同帶來的稅收風險
3、未入帳房產的房產稅問題
4、租來的土地上建的房子,是否包含土地價值?
5、轉租行為是否交稅?
6、如何區分地下建筑物與地上相連的地下建筑物?
7、租來的集體用地,是否要交土地使用稅?
8、按小時收費的車位費、按月租賃的車位費及機械車位的租賃費分別如何交房產稅?
9、綜合體商業得房率低,如何規避房產稅?
二、個稅的漏洞與反避稅方法
1、個稅征管框架結構
①11個正列舉稅目外的個人所得不征稅,但是工資薪金稅目中沒有正列舉可以免稅的都要征稅。
②5個勞動性質所得稅目,6個非勞動性質所得稅目,非勞動性質所得稅率低于勞動性質所得。
③11個稅目中,除了個體工商戶生產所得外,其余10個以代扣代交為主要申報方式。
2、現金與股權捐贈并不屬于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
3、其他所得,并不是兜底條款
4、股權交易所產生的個人所得稅,可以規避。
如果股權已經過戶,但是沒有支付價款如何征賣方個人所得稅?
5、代持股個稅問題解析
6、合伙企業稅收解析
合伙企業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納稅透明體
有限合伙公司并不屬于股權私募基金的最優形式
第三節 房地產相關流轉稅疑難問題解析
□案例1 不為人知的稅法故事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勞務發生地條款”修改的幕后故事。
思考1:為什么“勞務發生地條款”未修改前,可以實現零成本的避稅(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
□案例2 特別的混合銷售2011年第23號公告與原文件國稅發[2002]117號的差別在哪里?
思考3:甲供材的種類有幾種?甲供材是否必須取得建安發票?材料與設備的區別是什么?思考4:分包方是自產貸物+勞務,總包方是否扣除分包的的自產貸物價款差額征營業稅? 分包方是非自產貸物+勞務,總包方是否扣除分包的的非自產貸物價款差額征營業稅?
思考5:混合銷售與兼營的區別是什么?賣房送汽車屬于混合銷售還是兼營?
混合銷售的三個要件是什么?
□案例3 轉讓無形資產、咨詢與培訓的區別是什么?
思考6:轉讓非專利技術可以是轉讓無形資產,還可以是咨詢,甚至是培訓。
□案例4 營業稅條例第五條 “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較原條例,取消了“向對方”三個字。以一個案例說明,取消三個字的深層含意。
□案例5 營業稅中只有三個視同銷售,與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中的視同銷售不同,差別如何協調?
思考7:轉讓無產證地下建筑物在營業稅是視同銷售嗎?在土地增值稅中需要征稅嗎?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