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成本改善活動培訓
小組成本改善活動培訓課程/講師盡在小組成本改善活動培訓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小組成本改善活動培訓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810048130。
課程大綱
“混合型”生產
**集團所在的溫州柳市雖然是個群山環繞的小市鎮,但是由于浙江省整體鬧電荒,加之上萬家的電器廠如同發豆芽一樣地擠在這個小鎮中,電力供應的矛盾非常嚴峻,而這時人機交互式生產在保障訂單的交付方面的優勢就顯而易見。
同時,低壓電器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設備的使用可以大大減輕勞動力市場波動的影響。“畢竟設備又不會像員工那樣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雖然自動化生產效率高,但是設備購置費是一筆最大的投入,終端車間的4條自動生產線,一條要500多萬元人民幣,設備的逐年折舊肯定會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而且,越是復雜的設備,維修成本也越高。目前終端車間的自動線每年的維修費也要幾十萬元。一條自動線一般能夠替代五六十個工人,按目前**集團的工資水平計算,這些工人一年的工資才只有10多萬元。”用人工還是機器,**集團的角度就是看成本。
“人要比機械更靈活。比如在組裝時,一個零件如果稍微有一點變形,人會自動調整一下方向把它安裝上,但自動線就不行,會馬上就淘汰掉,這樣無形增加了采購質量和成本,同時生產的材料消耗也隨之上升。”**集團生產采購中心總經理鄧華祥說,
這也是**集團上下的共識。在整個**集團工業園,只有12條全自動生產線,手工仍占70%以上,目前終端公司的裝配仍是由手工完成。
在**集團終端電器公司的第一間生產車間,通道右邊是真正的手工生產線,一排排望不到頭的工作臺,沒有我們慣常所見的傳送帶。年輕的女工將工件拼裝好后,就會用一根普通的橡皮筋輕輕捆起,放到一邊,隔一段時間由搬運工送到下一個工序。幾千個工作臺上同時傳來的“卡卡”的工件碰撞聲,顯得熱烈而忙碌。
另一邊是四條純粹的自動化生產線,工件由機器手傳到下一個工序,長長的生產線上只有兩個工人走來走去,來回巡視。除了拼裝和包裝工序外,中間的幾個工序已經都由機器來完成。
正是采用了這種混合式生產單元,不僅僅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效率,而且生產線更具有了彈性,在處理多品種多規格訂單時有時更加明顯。這里也因此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型斷路器生產中心,目前日產量可以達到24萬臺。
拆分流水線
“不要迷信自動化。”在對人力的應用上,**集團仔細研究生產線分解與勞動力要素配置的關系,根據每一道工序對生產速度的要求,對上游的工序進行重新整合。
“定型的、量大的產品就用自動線。” 鄧華祥說,“訂單小的用自動線做效率反而低,特別是一些有客戶附加要求比較特殊的產品,我們需要在生產線中間加工序,如果是自動線就無法加工序。”
**集團對處理不同型號訂單的生產方式別出心裁,由于訂單的多樣性,必然使固定的自動流水線生產變得困難,并且不經濟,而采用人機混合的方式就可以合理調度這種變動。
另外,對于一些經常自動流水線生產效率并不高的工序,也從整條生產線上抽離出來,采用密集勞力的方式單獨進行加工,這樣改進后發現效率提高很多。**集團對生產成本的敏感是外人無法想象的,他們精確計算生產線上的某些環節是否適用引進自動線,這似乎不能被簡單指責為拒絕技術升級的保守。
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的舉措不僅體現在對生產線的生產要素分解、組合與替代的理解上,也體現在它們對生產損耗的控制上。
“機器對標準的要求較高,而人就具有足夠的適應能力。”**集團將原材料進行分級處理,充分利用人力和機器的不同特點實現原料的最大利用。
在對純粹人工操作的生產線上,一道工序和另一道工序之間的搬運時間都被精確測量,直至整體效率達到最佳。對于工序的設計,也是秉持最佳效率原則,經過試驗,一個人負責的工序越少,速度才能更快,就將工序進一步細分,更密集地使用人力,從而使**集團的流水線保證了對大量訂單的處理能力。
人機合成模式雖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如果沒有工人良好的素質,一切都白搭。特別是在中國大多數還是受教育水平很低、流動頻繁的普通民工。
為了保證新招聘員工快速上手,降低培訓成本,對于包括技術文件等很小的細節,**集團也正在進行適當的修改。“讓圖形發揮更大的價值”,采用形象教育手段,工人在干中學,整體素質提高很快。在文件處理上,也盡可能采用讓較低文化程度的員工看得懂的表達方式。
此外,人的效率不同于流水線,需要不斷摸索、改進和提高。而**集團通過勞動競賽和獎罰制度、目標定人定崗承包等方式,不斷調動非流水線部分的工人效率。同時建立了內部計算機網,隨時了解一線生產情況,包括每個員工的出勤,員工的到位情況,員工的生產情況,缺勤的原因等。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