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經濟周期的系統性機會
跨越經濟周期的系統性機會課程/講師盡在跨越經濟周期的系統性機會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跨越經濟周期的系統性機會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
課程大綱
第一講:2018年的中國是機會還是挑戰?
背景:18年經濟下行,社會呈現大量的負面情緒
背景:18年的經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候么?
一、回顧歷史,2018年并非最困難
1. 1987年:物資水平低下,GDP水平低下,住房緊張
2. 1990年:通貨膨脹,搶購潮
3. 2016年:最后一次放行房地產,嚴格限制換匯和境外投資,政府加大投入,民資固投增速史上最低
問:為什么2016年沒感覺比2018年更困難
答:政治黑天鵝事件影響——英國脫歐,土耳其內戰,美國特朗普選舉
結論:中國經歷的歷史年份比2018更困難很多
二、利息水平對經濟的影響
1. 利息的概念及重要性
2. 美國08年降息
三、結論
1. 今天看起來不一定合理,充滿爭議
2. 未來5-10年必然發生
3. 如不發生將會引發更大的麻煩
第二講:國家量化寬松的資金跑到哪里去?
問:美國從08年實施量化寬松,前為什么沒去房地產,而在這個周期中大規模流向資本市場?
一、資金的兩個流向:房地產,資本市場
二、美國資金流向
1. 2008年之前流向房地產
2. 2008年之后流向資本市場
三、中國資金流向的轉變
1. 中國房地產現狀
2. 資本流通方式的轉變
四、結論:中國5-10年的順流動性機會
1. 錢不再大規模流入房地產
2. 利息仍不會太高
3. 直接融資占比將提高
第三講:國家改革給公司帶來怎樣的機會?
一、回顧歷史
二、中國行業改革開放規律
1. 歷史證明,中國所有的國家壟斷行業,一旦開放,沒有再收回去的
2. 開放早期,外資和民營企業同時進入,但經過了5-10年的發展之后,最后最大的都是民營企業
3. 每一個這樣的結構性機會,在它的前幾年中都難免經歷一些政策的進退和波動,沒有一個例外
三、結論:中國5-10年的順周期性機會
1. 開放壟斷性行業
2. 歡迎外資
3. 鼓勵民營企業
四、社會中產生焦慮的原因
第四講:中國的發展需要什么
一、美國日本的發展
1. 美國的發展
2. 日本的發展
3. 中國需要什么
思考:未來的5-10年,中國往后的發展會更像美國還是更像日本?
問:為什么存量人口國家制造業不能太快地被挪走或換成服務業?
問:制造業如何較長期地留在中國?
提高整個產業鏈條的價值總量貢獻(即提升產業鏈的總體附加值)→品牌或技術含量
案例:華為,既有品牌又有技術
二、中國的發展優勢
1. 中國已有的優勢:已形成的供應鏈和制造業基礎
2. 中國正在具有的優勢:全世界目前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大的供應鏈+升級
3. 中國將會具有的優勢:全世界最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
4. 世界大國發展規律:人口大國→生產資料大國→勞動力大國→GDP大國→消費大國
案例:中國新能源汽車
三、結論:中國的三大結構性機會
1. 幫助中國產業鏈找釘子(類似華為的企業,品牌+技術)
2. 全球量最大,相對廉價,且受過相對高等教育的知識勞動力:eg藥明康德
3. 中國需要找到下一個周期生產力驅動工具
第五講:投資或創業應往哪些方向?
一、供需關系矛盾
1. 教育
2. 醫療
3. 金融
4. 流通
5. 品牌
二、為解決矛盾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1. 以醫療為例
1)中國一定會發生多樣化的成本結構方法
2)醫療體制改革將想盡一切辦法將流通中的不合理溢價剔除
3)開放市場競爭,加大藥物研發力度,爭取定價權
結論:順經濟,順周期,順結構,錢就會越來越多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