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開發策略培訓
市場開發策略培訓課程/講師盡在市場開發策略培訓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市場開發策略培訓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
課程大綱
第一節 整體部署區域市場
區域市場無論范圍廣或狹、規模大或小,一旦確定,就應該建立起“整體一盤棋”的戰略思想,從全局出發,合理“謀子布局”,確定可持續開發戰略。以下是宏觀(整體)上經常采用的3種部署方法。
1、市場分級:
2、點面呼應:
3、點線呼應:
第二節 有效進入區域市場
市場的激烈競爭,其實是各種“勢”的競爭。而市場競爭的結果,就形成了優勢與劣勢的局面。當企業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市場考驗后,相互間會有所消長。“消”者失去顧客,市場占有率降低;“長”者增加新客戶,市場占有率提升。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就是不同勢的展開形態。
在選擇進入區域潛在市場的策略中,也必須因“勢”而行,方能事半功倍,創造市場佳績。具體來說,行銷的“勢”包括造勢、攻勢、強勢、弱勢、順勢、逆勢六種。
1、“造勢”進入
“造勢”者,善于活用有利的內部資源和外界系統,或有利的競爭因素,如平地驚雷般地先發制人,促使時機與態勢早日來臨,從而使競爭對手措手不及,甚至毫無招架之力。“造勢”者在進入市場前必須考慮以下問題:
(1)所造之勢對區域潛在市場的影響力的大小。
(2)造勢工具的整合。
(3)競爭者可能的反擊或追隨。
2、“攻勢”進入
“攻勢”者,是當市場整體趨勢向前邁進時,適時利用競爭優勢采取正面攻擊策略,占領市場,創造佳績。采用這種方式進入時,時機的把握非常重要。
采用攻勢策略要求企業具有雄厚的實力。有能力組織二次進攻并始終保持優勢,否則,一旦對手得以喘息,其強烈的反擊會使企業陷入“再而衰,三而竭”的尷尬局面。兩屆標王“秦池”的遭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強勢”進入
“強勢”策略是可供強勢企業或品牌運用的市場進入策略。強勢品牌的強處,在于運用優越的資源,包括市場占有率高、企業規模大、產品知名度高、行銷人才眾多等武器實施總體作戰。用浩大的聲勢擴大打擊范圍,采用廣域作戰的方式,從而一舉攻克市場。具體來說,可供選擇的強勢戰術包括:
(1)整體銷售作戰
(2)直接夾擊作戰
(3)采取間接的渠道作戰
(4)正面攻擊
(5)分散對手的誘導作戰
4、“弱”勢進入
“弱勢”策略主要適用于弱勢品牌。弱勢品牌應當集中火力在優勢資源上,展現自己的特性和魅力,極力爭取一定的市場份額。可以運用戰術有:
(1)地區或局部作戰;
(2)集中攻擊特定目標市場;
(3)一對一作戰;
(4)徹底實施一點集中作戰;
(5)側翼攻擊,避免正面交鋒。
5、“順勢”進入
當顧客普遍歡迎某種產品或品牌時,表示該產品或品牌有較大的潛在市場需求。此時,企業應順應這種趨勢,適時調配現有資源,努力打開市場。如此,“順勢”即為“借勢”,借勢而為的企業往往只需極低的成本即可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這也是企業進入新市場有效的辦法。但在“順勢”進入時,如果資源調配不當(如品質太差、服務不好或價格昂貴等)則常常會引起顧客的抱怨或反應,從而使企業失勢。如長虹彩電就曾在“順勢”的情況下因品質問題而遭濟南十二家商場聯合抵制,長虹的形象也因此受到影響。
6、“逆勢”進入
反其道而行之即為“逆勢”。獨排眾議者,雖然可能一時孤獨,卻因為獨具眼光而扭轉局勢,反敗為勝。例如:對于渠道的開拓,傳統的方式由上往下逐步拓展,即批發商――中間商――零售店。但新的渠道開發方式,卻反其道而行,即在設定新的渠道之前,事先做周密的調查,明確界定目標顧客,再選擇目標顧客合適的渠道,按零售商――中間商――批發商的順序逐級而上,如此即能掌握整個市場的真實情況。
第三節 進行整合營銷傳播
將各種傳播手段協調使用,即集中運用廣告、公關、促銷、人員推廣等手段,并在此基礎上為產品乃至企業創造一個首尾一貫的統一形象,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樹立品牌形象、刺激分銷商和消費者購買產品,從而啟動市場。許多公司已經嘗到了整合營銷傳播的甜頭。
整合包括兩層含義,**層含義:營銷離不開傳播。但是,傳播手段必須多樣化,必須使用廣告、促銷、直銷等多種傳播手段,并將它們綜合利用與協調;整合的第二層含義:媒體是傳播的必要保證,傳播手段必須與傳播媒體相結合。
第四節 區域市場作戰方略
1、分析現狀
設定目標之前,應確切地把握所在區域的現狀。首先,應了解本企業在該地區的市場地位(如市場占有率),同時,也必須確實地把握該地區的競爭狀況和競爭關系。其次,本企業倒底是強者還是弱者,也必須實現加以確定,因為強者與弱者的作戰方法會有很大區別。此外,還應根據本企業的資料做銷售分析(如產品銷售額、產品毛利、顧客的銷售額等)。其他問題如銷售費用、運輸距離等也應事先作相關關系分析。
2、設定目標
目標是銷售團隊行動的標的和方向。
目標務必清楚、具體,并銘記在心。同時,還要設法擴大銷售、提高毛利、節約銷售費用、減少不利的買賣,使銷售行動能取得大的成果。此外,目標設定時應盡可能用數字來說明。
3、制作銷售地圖
制作并使用銷售地圖可以使銷售活動視覺化。
使用銷售地圖時,可把人口、地區面積、人口密度等資料都標在上面。關于銷售地圖的內容及制作可歸納如下:
(1)銷售地圖
(2)銷售地圖制作程序
4、市場細分化
為利于銷售行動的進行,一般有以下市場細分原則可供參考:
顧客為何購買?這是購買動機細分原則。
顧客在什么時候購買?這是購買時機細分原則。
哪些顧客在購買?這是交易主體細分原則。
顧客購買哪些產品?這是交易客體細分原則。
顧客在哪里購買?這是交易地點細分原則。
顧客用什么方法購買?這是交易方法細分原則。
常見的現象之一是把自己的區域當作單一市場,籠統地一把抓,結果市場的任何一處都無法打入,一無所獲。把單一市場依上述層面分為六個層面,把它當作若干個不同的單獨市場來處理,這樣可以逐步打開市場。
應將交易地點細分原則時刻牢記在心,將所在的地區進行細分,并仔細研究。具體而言,在區域的某一處,哪些客戶對本企業的哪些產品有需求?需求量有多大?實際購買量已經有多少?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詳細擬定作戰計劃。
5、采取“推進戰略”或“上拉戰略”
這是古老而又嶄新的課題。正常的操作應該是雙管齊下,兩者不可偏廢,視企業實際情況而定。以某食品企業為例,該企業擁有全國性的銷售網絡,收益在年年增加,發展潛力很大。作為一家制造廠商,該企業認為下列網絡狀態為理想(簡稱狀態A)。
狀態A:一家批發商擁有60家零售店,每家零售店各擁有60個顧客。如果產品的效用價值及其它條件一定,但目前的網絡狀態如下(狀態B),該采取何種銷售戰略呢?
狀態B:一家批發商擁有20家零售店,每家零售店各擁有100個顧客。分析可知,狀態B的批發商層次的占有度(與企業來往的店數/總店數)非常低,但是零售店層次的占據率卻很高。這意味著在消費者層次,該企業的品牌知名度相當高,但還沒有充分銷售到大多數零售店中去,也就是說,批發商的力量很脆弱。在這種情形下,無論是制造廠商或批發商,都有必要多雇傭業務員,積極建立銷售網絡,也就是說,應展開“推進戰略”。
又比如,其它條件都一樣,而目前顯示出來的網絡狀態如下(狀態C),該采取何種銷售戰略呢?
狀態C:一家批發商擁有100家零售店,每家零售店各擁有20個顧客。分析得知,狀態C意味著批發商層次的占有度很高,但是在零售店層次的占據率卻很低。這說明過去在流通階段已經下過功夫,也就是“推進戰略”相當積極,但就末端消費者或使用者而言,使他們對產品發生興趣的“上拉戰略”還是做得不夠。因此,應該有效地使用電視或其它媒體編列預算,展開“上拉戰略”。
6、對付競爭者
7、努力開發新客戶
8、讓業務員知道活動目標
第五節 責任轄區的規劃和經營
規劃并經營“責任轄區”是區域主管的一項重要工作。下面將討論如何規劃業務員的責任轄區、如何經營責任轄區。
1、規劃業務員的“責任轄區”
(1)規劃每個業務員的責任轄區
(2)規劃業務員責任轄區的銷售路線
2、經營責任轄區
(1)繪制“責任轄區地圖”
(2)利用“責任轄區地圖”檢討銷售戰略
區域主管、業務員可以經常使用“責任轄區地圖”檢討銷售戰略與行動。如可以對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檢核:
·銷商的分布是否適當?
·特約經銷商的服務范圍有多大?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本企業在哪些地區勢力強?哪些地區勢力弱?
·哪些地區有發展潛力?
·是否有進一步增加經銷商數量的必要性?
·檢討相應地區業務員的業績。
·檢討配送路線。
·考慮降低物流成本。
3、責任轄區的行動順序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