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保護與救濟培訓
商業秘密保護與救濟培訓課程/講師盡在商業秘密保護與救濟培訓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商業秘密保護與救濟培訓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芝麻播www.zhimabo.com獨播:商業秘密保護與救濟培訓在線直播課程。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
課程大綱
一、我國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現狀(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1、侵犯商業秘密案件頻發的六大原因.
2、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八大誤區
3、保護企業商業秘密是每位員工的職責
二、商業秘密風險及策略(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一)商業秘密概念及認定
1、商業秘密概念
2、商業秘密特征:
(1)不為公眾所知悉
(2)必須具備獨特性或新穎性
(3)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
(4)采取了保密措施
3、具體表現為:三性、兩信息
(1)秘密性:概念,秘密性喪失。
(2)價值性:定義與作用
(3)保密措施:
A、保密措施定義及如何采取保密措施
B、我國法律對商業秘密的規定
(4)商業秘密種類
4、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方式
(1) 違法的四種行為方式:
(2) 合法的六種行為方式
5、如何認定侵犯商業秘密?
(二)、企業存在商業秘密風險在哪里?(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1、商業秘密六大風險
2、企業如何應對?
A、企業與有關人員或單位訂立保密合同。
B、加強內部管理制度。
C、將保密津貼納入工資收入當中。
D、保密措施明顯化。
E、.營造商業秘密保護網絡。
F.企業如果發現商業秘密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及時通過行政或司法途徑予以解決。
G、另外要注重法律顧問的重要性。
(三)企業如何如何建立商業秘密保護體系(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1、公司保密體系包括:公司規章制度、保密資料范圍、保密資料密級設定、保密措施、保密場所、保密協議、保密費、責任的追究等完整的體系。
(1)深化認識企業商業秘密價值與其地位。
(2)建立健全企業商業秘密管理制度、流程和作業指導。
(3)加強員工商業秘密法律教育和提升商業秘密保護意識。
如何簽訂竟業限制協議?如何補償?期限等制度。
A、如何簽訂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主體、內容、對象和范圍等。
B簽訂保密協議法律合法要件:
(4)合理的商業秘密管理軟硬件的投入
(5)加強企業內外商業秘密合同和條款管理。
(四)法律對侵犯商業秘密保護措施(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1)《刑法》“侵犯商業秘密罪”
(2)《反不正當競爭法》“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3)、《合同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者的保密義務”
(五)、商業秘密保護的方法:
(1)刑事保護:造成損害要求侵權者負刑事責任并承擔最高可判賠償民事賠償責任。
(2)民事責任: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做出禁令。
(3)行政責任:向工商行政部門請求保護,對侵權責任單位和個人行政處罰。
三、商業秘密與竟業限制(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一)商業秘密保護條款與法律風險:
1、風險:
(1)商業秘密缺乏保護措施
(2)導致不被認定為商業秘密被保護
(3)保密條款不完整的法律風險、
(4)保密條款簽訂范圍過廣的法律風險。
2、企業實務操作:
(1)建立商業秘密保護制度、
(2)與員工簽訂職務成果條款、
(3)在對外交往中的合同保密約定、
(4)在勞動合同中設定員工保密條款、
(5)設置脫密期約定。
(二)竟業限制的含義
(1)竟業限制的主體:高管、技術研發人員、高級營銷人員、重要管理崗位人員、秘書
(2)竟業限制的客體:合法商業利益、其他可保護利益
(3)不屬于竟業限制的情形
(4)竟業限制的地域和范圍
(5)竟業限制的期限及補償數額
(6)焦點問題:
A、未約定補償金的竟業限制協議以及未支付補償費用的竟業限制條款是否有拘束力?
B、竟業限制期限超過法定期限是否有法律效力?
C、勞動者違反竟業約定,用人單位能否起訴?
D、竟業限制對任職期間的勞動者是否有法律約束力?
(三)保密協議與竟業限制的關系
1、二者的不同點:
(1)性質不同
(2)內容不同
(3)類型不同
(4)經濟補償不同
(5)期限不同
(6)未支付費用的后果不同
(7)違反協議的責任不同等
2、二者關系:
(1)保密義務是竟業限制的基礎
(2)竟業限制是保密義務的延伸。竟業限制協議,保護商業秘密防患于未然。
(3)竟業限制協議對保護商業秘密有啟動快、取證容易、勝訴率高等特點。
3、焦點問題:
(1)、沒有商業秘密,能否也得竟業限制?
(2)、有竟業限制的約定,是否視為采取保密措施?
(3)、有商業秘密,沒有竟業限制約定,能否實現有竟業限制的目的?
(4)、侵犯商業秘密責任和竟業限制違約責任能否竟合?
( 5)、明知或應知竟業限制義務,雇傭員工是否是不正當競爭?
(6)、互相約定不招募對方的離職員工是否可行?
四、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和侵權案件的要點及策略(通過案例講解案例分析、短片觀看、圖片觀看、頭腦風暴)
(一)2018年1月1日,《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對商業秘密的相關內容重點做了三處調整:
1、“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改為“侵權所獲得的利益”
2、“經營者因調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改為“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經營者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3、是明確將定額賠償的最高金額規定為300萬元。
從重點調整的內容看,一方面擴大了侵權責任,另一方面提高了賠償的額度。顯然,《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將會產生直接影響。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侵犯商業秘密被索賠5000萬元。
案例2、辭職員工帶走老東家技術秘密,被判罰賠償80萬元
案例3、員工攜密跳槽,新東家業要追責
案例4、侵犯商業秘密罪的案例
(1)如何認定侵犯商業秘密罪?
(2)法律是如何處罰?
(3)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及附帶民事如何認定
(4)如何認定侵犯商業秘密罪中的經營信息與重大損失
(5)如何防范?
(6)警示:
通過對侵犯商業秘密罪犯罪構成要件、量刑、管轄等分析,侵犯商業秘密罪,不但受刑事處罰,還要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新法明確規定最高處罰300萬元。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