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管理者的修齊治平
中國文化管理者的修齊治平課程/講師盡在中國文化管理者的修齊治平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中國文化管理者的修齊治平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芝麻播www.zhimabo.com獨播:中國文化管理者的修齊治平在線直播課程。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
課程提綱
第一講:人文修養篇——中國文化與諸子百家
主旨講解:優秀是種習慣。成功是種修為。人文修養是所有能力的源泉。第一講,楊子老師將旁征博引,貫穿中國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傳承發展,引領學員走進國學的天空。
部分要點:
1. 串講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學樹
2. 儒表法里,企業的基礎管理
3. 兼愛非攻,企業的墨家風格
4. 無為而治,企業的道家境界
5. 上兵伐謀,企業的兵家智慧
6. 和合僧團,企業的佛家覺悟
7. 大道之源,企業的易學道術
8. ……
解讀經典:《四庫全書》《二十四史》
案例:中國文化史上的三個完人
案例:企業培訓的六部國學經典
第二講:成功路徑篇——修齊治平與內圣外王
主旨講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由內化引發外化的成長路徑,非常符合新時代企業發展的要求。第二講,楊子老師將從儒家、法家的思想入手,引導學員關注修身,關注心念,逐步展開,導入制度、文化、流程等企業管理與中國文化應用的全新觀點。
部分要點:
1. 大人之學,三綱六證八條目
2. 家國情懷,銘記溫良恭儉讓
3. 為官之道,踐行恭寬信敏惠
4. 內化外化,從格物走向格心
5. 朝乾夕惕,立德立功又立言
6. 居敬行簡,制度文化和流程
7. 政者正也,執行力與領導力
8. ……
解讀經典:《大學》《論語》《管子》《韓非子》
案例:半部論語治天下
案例:商鞅變法功與過
第三講:領導藝術篇——有為無為與尊道貴德
主旨講解:管理者要實現從優秀走向卓越,工作方法要從儒表法里向道家思想提升。儒家講究積極有為,道家講究無為而治,兩者矛盾嗎?什么是老子之道?什么是上德不德?第三講,楊子老師將為學員全新講解中國式的領導藝術,打開思路,建立格局,提升境界。
部分要點:
1. 區別:不為、有為、無為、成為
2. 民自化,無為而治是天然執行力
3. 無繩約,無為之治是高明領導力
4. 我有三寶,無為而治化育文化力
5. 惟道是從,治大國原來如此簡單
6. 上德者不德,真誠,真實,真相
7. 善建者不拔,老子推薦的三榜樣
8. ……
解讀經典:《道德經》《莊子》《太上感應篇》
案例:無為管理可行性檢驗
案例:任正非的有為與無為
第四講:營銷管理篇——商戰兵法與識人用人
主旨講解:市場如戰場,商戰首在用人,用人首在識人。新時代,銀行業迎來新的機遇,也面對很多新的挑戰。第四講,楊子老師結合5G時代、全球貿易市場變化、人工智能等新時代新特征,貫穿兵家思想、縱橫家思想、精準識人學等,為學員從業務拓展、團隊激勵、客戶營銷等方面梳理新思路。
部分要點:
1. 企業的五件大事七個項目
2. 領導的五種美德五種硬傷
3. 團隊的五種成功六種失敗
4. 縱橫捭闔必學的鬼谷七術
5. 人才流失的原因以及對策
6. 用人的三大禁忌七種方法
7. 三停五官十二宮的相人學
8. ……
解讀經典:《孫子兵法》《鬼谷子》《冰鑒》《曾國藩日記》
案例:曾國藩的領導五字訣
案例: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
第五講:易學應用篇——打開易經的三把鑰匙
主旨講解:《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根,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不知易,不可為將相。善意者為官,為官者習易。《易經》不僅是古代官場的必讀叢書,還是現代職場中高級者學習修齊治平的寶典。第五講,楊子老師將從《易經》義理入手,以易學延伸為觸角,深入淺出的講解《易經》和生活、工作、養生、家居、客戶管理等方面的應該。
部分要點:
1.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2. 人更三圣,世經三古
3. 陰陽、五行、八卦學
4. 易經應用,健康養生
5. 易經應用,財富風水
6. 易經應用,領導智慧
7. 吉兇悔吝,象數理占
8. ……
解讀經典:《易經》《梅花易數》《堪輿學》
案例:某銀行的寫字間之謎
案例:入住酒店引發的是非
案例:現場互動式易經咨詢
第六講:心靈建設篇——陽明心學與知行合一
主旨講解:習近平主席多次推薦,王陽明心學,一顆被埋沒500年的國學明珠重現光芒,讓管理者設立定盤針,生發大智慧。王陽明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被稱為立德立言立功一“完人”。他創立的心學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古今中外,有無數大人物受益于王陽明心學而事業成就,人生圓滿。第六講,楊子老師引領學員走進王陽明心學,心上學,事上煉,實現新時代的中國夢、我的夢。
部分要點:
1. 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點燃心之力
2. 心即理,致良知,管理者的三觀方法論
3. 無善無惡心之體,一視同仁,放下偏見
4. 有善有惡意之動,一切利他,方法自來
5. 知善知惡是良知,做對的事,把事做對
6. 為善去惡是格物,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7. 發明本心,養不動心,知行合一三境界
8. ……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