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網會客廳:世界工廠——從“制造”到“智造
日期:2015-06-26 15:30 閱讀次數: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工業制造國,逐步奠定了“世界工廠”的國際地位。然而,與10年前相比,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已經明顯弱化,部分制造業正在向東南亞轉移,再加上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制造業將面臨新的挑戰。
第30期:張標鴻《中國兒童用品企業上市焦點論談》
熱點話題:
阿迪達斯(專賣店)中國總部發表聲明宣布,阿迪達斯蘇州工廠將于今年10月31日正式停工關閉。這家工廠是阿迪達斯在中國境內唯一一家全資直屬工廠。此外,根據耐克(專賣店)公司歷年的年報數據顯示,2001年時,中國生產了其40%的鞋,在各國/地區中排名第一,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額;到了2010年,越南超過了中國,占37%,中國退居第二,占34%。
本期嘉賓:“領導力教母”譚小芳
觀點提煉:世界工廠——從“制造”到“智造”
Q1、您對一些國際品牌撤離在中國的直屬工廠這件事怎么看?據分析,案例中阿迪達斯的出走與人力成本上漲有關,但阿迪達斯卻對此予以否認。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譚小芳:盡管阿迪達斯一再否認其關閉中國的工廠與漲薪和庫存無關。但筆者分析,阿迪達斯撤離中國,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阿迪逐漸將生產移至海外,主要就是因為中國的勞動成本逐年在提高。在國內,工人工資現在已漲到3000元左右了。而阿迪達斯位于柬埔寨工廠工人的月薪被曝最低約為130美元,折合成人民幣還不到900元,成本差距清晰可見。一如既往地,跨國公司如候鳥一樣的遷徙,其主要原因就是對勞動成本的重視。
當然,有些中國生產商提出的訂單規模過大,導致商品庫存多,庫存一高,即使是高檔品牌也不得不通過打折促銷來“去化”,可這是他們最不愿意接受的,因為既犧牲了利潤,又損害了品牌形象。除了人力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某些國際品牌開始從中國撤離的原因之一。
Q2、國際品牌的出走是否會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其他代工廠在中國的發展?
譚小芳:阿迪達斯并非第一家遷出的品牌,3年前,耐克宣布關停其位于太倉的在華惟一鞋類工廠,帶來過這樣的震蕩,如今輪到它的全球競爭對手阿迪達斯了。各類成本的急速攀升,讓“中國制造”的優勢漸弱,也導致有的外企的撤離。而外企的每一次撤離又都引發對中國經濟轉型的思考和憂慮。
實際上,金融海嘯以來,不少外企已撤離中國。比如,美國建筑機械制造巨頭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國的挖掘機生產項目就撤回了本國。松下在上海所建的等離子面板工廠也將在今年內逐漸關停,以后會把全球等離子面板生產業務集中在其本土生產。不光跨國企業在重新考慮他們的全球布局,國內的企業也在尋找新的成本洼地。具體表現就是,沿海地區的諸多廠家紛紛向內陸省市遷徙。
Q3、除卻撤離中國的事件之外,許多國際品牌還被爆出負面消息,像阿迪達斯的“血汗工廠”事件,這對中國的制造業有何啟示?
譚小芳:此屆奧運,作為最大贊助商之一的阿迪達斯實在有些晦氣。在為這一盛事投資1億英鎊之后,人們記住的是它頻頻因血汗工廠風波遭受圍剿。撤離中國事件后,聽說不少代工廠已開始醞釀向阿迪達斯討說法,從戰略角度來講,我看意義不大,代工廠的損失自然應該要回,但服裝產業升級應從被動走向自覺。
阿迪達斯的“移情別戀”也意味著國內眾多代加工服裝企業必須轉型升級。中國鞋業繼續走“斯密型經濟增長”模式的道路已經行不通了,必須加速調整經濟結構的步伐,從“制造”向“智”造轉變。此外,嘗試“前店后廠”的模式,對于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市場抗風險能力也將大有裨益。
Q4、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應該如何吸引“智”造企業行業的進入?
譚小芳:政府不轉型,企業難轉型,所以,我提出24個字:政府全力支持,協會有所作為,媒體擂鼓助威,企業有利可圖。
Q5、看您看來,人才的稀缺是否會對制造業的轉型存在的影響?
譚小芳:人才是制造業轉型的主體,沒有人才操作,轉型便是空話。現在中國鞋業的文化、科技、策劃人才還是比較稀缺的,很多企業都在苦苦尋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制造業,尤其是領導人才,接班人才,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我的領導力課程就是針對這種現狀對癥下藥,最后,希望鞋企走出困境,殺出紅海!
Q6、中國制造應如何實現轉型成為中國“智”造?
譚小芳:我在這里也提24個字:
中國智造,科技創新;
兩化融合,超越制造;
殺出紅海!產業升級!
這也是我今天訪談的寄語,謝謝!
嘉賓簡介:譚小芳老師,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領導力教母”,國內知名上市公司最年輕的集團總裁,演講費用比哈佛教授還高的中國管理專家,美國《財富》、《哈佛商業評論》特約撰稿人,中央電視二臺《對話》、《商界名家》長期特約嘉賓,被業界譽為“中國的約翰?麥斯威爾”,“全球執行力權威”。
她曾被選入亞瑪遜網絡書店10周年名人堂,其書籍總銷量全球已超過1億本,其管理與領導力的演說甚至影響到杰克?威爾奇、稻盛和夫、張瑞敏、柳傳志等商界領袖!哈佛校長、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中國影視巨星陳道明、孫紅雷、斯琴高娃……都聆聽過她的領導力訓練課程,并強力推薦她!
她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現任交廣企業集團董事長、中華領導藝術研究院(www.ldys.org)院長與某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財富》、《哈佛商業評論》、《銷售與市場》、和訊商學院、新浪財經等多家專業媒體特約專欄作家,發表文章已達數百萬字。著有《博弈影響力》、《博弈領導力》、《策動旅游》、《忠誠來自孝經》、《弟子規企業讀本》等。
她是領導力研究三大家之一: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市場規范,所以也造就了領導力培訓領域魚龍混雜。可不管再混雜,有這么三位大師,都是業內公認的領導力培訓權威。他們是——東曾,曾仕強、西余,余世維、中譚,譚小芳。這個“中”,指的就是中原流派杰出代表、河洛文化管理應用導師、國學領導智慧的集大成者——譚小芳老師。
她在企管咨詢行業中首創“三力工程”,全面提升了高層的決策力、中層的在職力與基層的執行力。她踐行“強國必先強企,強企必先強人”的理念,20年間足跡遍布東南亞與國內各地,幫助5000多家企業解決了管理難題,培養了100,000多名企業高管、8000多名管理顧問和培訓師,據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超過300家接受過她的訓練。進一步證明與奠定了譚老師在領導力發展領域的卓絕地位。
她拒絕空洞言教,用結果證明所說的一切,講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講。她的《總裁領導力》課程,被譽為企管界十大必上課程之一,在全亞洲開設各類公開課2000多場,受訓人員達50萬多人,受訓企業都得到極大改變,全面業績提升30%—200%,多次接受國內“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日報”、“香港明報”、“香港大公報”、“中國經營報”、“新華網”、“搜狐網”、“新浪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采訪。
本文出自中國鞋網:http://www.cnxz.cn/news/201302/27/29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