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池中總有自潔蓮出淤泥不染,世上從無后悔藥三思而后行。
古人云:“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儉樸、勤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儉、勤這兩個字看似尋常,卻不能等閑視之。它們是企業廉潔最不可缺少的美德,是企業廉潔的一種保障。具備這種美德的人,可以不計得失,摒棄奢欲,以事業為重。
企業廉潔文化是企業促使全體員工廉潔從業、推動企業廉潔經營的一種思想和行為規范。在這個五彩繽紛、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充滿著無窮的樂趣,也存在太多的誘惑。有的人志存高遠,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自警、自律、自省、廉潔奉公、潔身自好,不為名利所誘惑而深受人們尊敬;有的人目光短淺、見義忘利,在名利面前喪失良心、失去自我,最終遭人唾棄、一無所有。一個國家養成廉潔之風才能社會和諧,國運昌盛;一個企業擁有廉潔自律的員工,才能不斷前進,走向輝煌。
腐敗的定義是什么?腐敗是有職權的公務人員或者黨員干部,利用職權所進行的謀利活動。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國家的賦稅是從每個人民的身上直接與間接征收入國庫的,本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有職權的公務人員與黨員干部利用權力挪用、使用、浪費、貪污、賄賂,用公款玩女人、吃喝玩樂、中飽私囊等等行為——就是腐敗!就是盜竊人民財產,就是盜竊國家賦稅!就是在動搖國家根本!
近來反腐敗案件曝光很多,這毫無疑問表明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加大。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了解到,近日里來曝光數起,最突出的,包括了深圳能源集團總經理勞德容案、海南工商局長馬招德案、湖北證券前總裁陳浩武案、三峽證券前管理層案等,引起人們諸多思索。首先,腐敗就是鮮廉寡恥、道德敗壞,有多少玄機可以分析呢?關鍵還是對官員思想品質的教育和考察。還有些"反面教材"在編制時側重從現象進行歸納,從個別而一般,總結出諸如"貪官多喜歡養情婦"、"貪欲膨脹鋌而走險"之類的規律,試圖給后人以警示。這些當然都是有道理的,思想教育、紀律檢查由是顯示出重要性。
但是,我們深層次挖掘的話,會發現——腐敗是與權利相伴生的一種社會現象,有權力的地方,腐敗就有了它滋生的土壤。腐敗是經營者為了達到個人的效用最大化,不惜濫用權力、以權謀私,通過收取回扣、收受賄賂、貪污挪用公款、把國有資產占為己有、權錢權色交易、進行過分的職務消費等等。雖然多數國有企業經營者思想覺悟較高,尚能夠對職位消費進行自我約束,但也有一些經營者,其職位消費隨意性很強,甚至完全處于失控狀態。
腐敗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制度不完善。企業經營者的智力資本在我國還沒有普遍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承認,經營者收入有的還偏低,其貢獻與收益差距很大。尤其是在個人的外界人力資源價值遠遠超過企業內部所得的薪水的情況下,極易產生實施腐敗行為的動機。缺乏有效辦法規范職務消費或控制隱性收入,難以有效約束職務消費行為,容易導致職位消費擴張和實施其它腐敗行為。
也有這樣的原因——用人制度不完善,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用人制度的缺陷給不稱職的“高消費”經營者留下了生存空間。經營者主要由上級部門任命,經營者只要處理好這層關系,其職位風險幾乎等于零。在缺乏必要的市場選拔機制和職位風險的條件下,那些缺乏自覺性和責任感的經營者往往放縱自己,可以不計職務消費任意擴張的后果,甚至有恃無恐。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各方面監督機制不完善,致使案件查處率低,主動付出成本也較低,這是管理腐敗愈治愈烈的主要原因。
盡管國家對企業進成本的業務招待費有明確的標準,但一些企業的業務招待費經常超支。還有些轉移為其他開支,以至無據可查。有些國企領導飯桌上一擲千金毫不心疼。一些國有企業經營者熱衷于釣魚、打保齡球、涉足色情場所,甚至嫖娼,全部活動按公務活動做財務處理;有的國有企業經營者,手中有決策、計劃、審批、采購、工程發包、合同簽訂、財務開支等權力,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吃回扣,收中介費、拿提成、收紅包、搞權錢交易等等;有的國有企業經營者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索賄受賄,甚至想方設法把國有資產轉化成自己的資產,通過開辦個人公司,搞“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把自己的不明財產合法化。
民營企業之所以廉政建設狀況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看似有人管,其實是沒人管。在國有單位則正好相反,看似沒人管,其實無形的達摩克斯利劍始終高懸著,處處高懸著,這把劍將伴人一生,一旦挪用公款、貪污、受賄或其他犯罪等,將會形成一個人終生的心理陰影,早晚揭出,對一個人的影響將是全面的,不僅有退賠、罰沒等經濟處罰,而且還會有黨紀、政紀處分,影響到提升、政治仕途等,還要在檔案里寫上一筆,更重者還要受到刑事處罰、判刑等,甚至影響到家人的生活、工作和前途等。
所以說,在國有體制里,員工的腐敗錯誤對員工個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刻的、持久的、終身性的,甚至是輻射性的。而在民營企業,顯然就不一樣,出了問題,往往退賠了事,或部分退賠,老板以盡可能的挽回經濟損失為最高目標。至于其他影響則幾乎沒有或很微小。在風氣不太正的民營企業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員工和老板由于是真正的勞資關系,雙方的矛盾有時幾乎是敵對的和不可調和的,有這種腐敗行為的人,不但不會被廣大員工所痛恨,反而會被有的員工所推崇,認為是勇敢的表現,“早該治治老板,誰讓你有錢,誰讓你扣門兒對我們苛刻呢?老板活該,應該被治一把,我有機會,我也會這樣做。”
腐敗行為出現時,若老板沒有及時處理或處理不力、處理不當(或過輕過重),都會助長這種行為的再發生,以致形成腐敗風氣,甚至以腐敗為榮,大家相互交流腐敗的經驗,取長補短,互相促進。所以腐敗行為在民營企業里是有其思想根源和環境基礎,正是基于此,加強廉政建設和思想教育在民營企業是非常必要的。
新時期我國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出現博客、QQ、MSN、電子郵件、網上論壇、網上聊天室等等不一而足,網絡社會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形態。網絡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多樣化,使世界的距離變的越來越小。網絡反腐實際上是利用互聯網這種電子媒體進行批評、檢舉、揭發、控告、發表文論等。網絡信息的海量、開放、多元及網絡化互動傳播,信息消費的平民化、大眾化,打破了信息壟斷、改變了信息單向傳播和單一話語權的局面,給反腐敗人員借助網絡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改進反腐方式、提高反腐效果提供了難得機遇。譚小芳老師總結了以下幾點——
1、網絡監督具有及時快捷特點
網絡能夠全天候地傳播信息與實時自由發布信息,它把時間的占有權完全交給了受眾。正是如此,腐敗分子或嫌疑人一旦被盯上,就會長時期引起人們關注,在網絡上掀起發帖、跟帖高潮,一直到事情的進展公眾認可為止。甚至會有人發起人肉搜索,在紀檢部門開展調查之前先將腐敗分子的所作所為用網民的力量調查清楚,提供信息,供反腐部門參考。
2、網絡監督具有直接零距離特點
交互性拉近了網絡與網民情感和心理上的距離,人們稱之為信息的零距離傳播。利用網絡監督,克服了傳統監督面的缺點,如對面提出意見或建議,可能礙于情面,顯得非常尷尬,如果是上下級關系,監督雙方可能造成誤會以致影響到今后工作的團結。而網絡監督既保持了一種零距離的親近,又避免了面對面監督帶來的不快,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都有好處。
3、網絡監督抗干擾性強
網絡打破了話語特權的壟斷,把部分話語轉交給受眾,就是說,受眾通過粘貼、編輯、鏈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評論,及時、便利、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克服了傳統監督中,被監督者調用手中所掌握的一切國家機器,不擇手段對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封殺,甚至對監督者進行打擊報復的弊端。而網絡監督則會使監督對象有勁使不出。根據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海量、開放、多元化、網絡化互動、平民化、大眾化等的特征和網絡反腐的快捷、直接、抗干擾、立體直觀等優勢,譚小芳老師提出依靠網絡防治腐敗的幾項措施——
1、開辟網上舉報系統
舉報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舉報的質量對于有效打擊腐敗尤為重要。網上舉報,經濟、便捷,可以互動,具有較好的保密性能,這是傳統的信訪方式無法比擬的。舉辦者可以不泄露身份在網上自由溝通信息。也可以開通工作QQ舉報、手機短信舉報、開辟網上信箱舉報。有的單位開辟了總經理和黨委書記公開信箱,做到匿名發帖,信件內容與答復全部公開,促進了信息的上下溝通,很好地發揮了對基層領導干部的監督作用。
2、采用電子商務和網上報銷系統
提供高效透明規范的管理和技術功能,實現從管人到管事、從思想到業務、從紀律到流程、從事后查處到實時監控、從內在自控制到外部技術控制的轉變,從而降低監督和追懲的成本,提高反腐敗的效率和“效度”,創新出技術防控腐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權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權力的運作不透明往往是產生腐敗的兩大原因。而電子商務和網上報銷系統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可以遏制滋生腐敗的思想和行為。網絡就像一個透明魚缸,企業每筆資金的流向和用處,在其中纖毫畢現。
3、開展采用公開的電子管理系統
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向員工或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標準的管理和服務。也可以利用網絡可將職務權力范圍、行權過程公之于眾,也使企業管理人員的行為更具公信力。由于信息公開、透明,員工可以瀏覽除受保密規定外的工作計劃、采購項目、財務支出清單、審計結果等,所以基于公開的電子管理管理平臺進行的企業內部事務管理,可以稱為陽光單位,可以有效讓員工監督權力的運行,監督特權者的在職消費和黑色、灰色收入。
本文來自培訓光盤網:
http://www.askcd.com/info/1_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