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柯氏四級培訓評估模式”,我們在實踐中一般按照“136”時效模式推進培訓效果的轉化。
交廣國際
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從企業培訓實踐中分析并歸納出學習型組織的培訓活動須經歷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企業處于發展初期,企業中的培訓活動一般是自發的、無意識的學習,組織尚無開發學習項目的意識。
第二階段,隨著企業發展和外部競爭的加劇,企業進入了“消費性學習”階段,即除不正規的自發學習活動外,企業開始出資選送部分員工到企業外的教育部門培訓進修。
第三階段,學習引入了企業,這是學習型組織的開端。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在內部開發符合自己需要的培訓項目,并通過建立相應的學習基地來推動培訓工作,但該階段的企業培訓活動尚未與企業長期的發展戰略相聯系。
第四階段,企業開始確定組織的學習日程。其主要特點是課程設計進一步趨向成熟,企業內訓課程立足于滿足企業的特定需要,內容更富創造性,通過建立系統的指標以衡量員工各類技能水平。
在這一階段,組織學習與
企業培訓已開始進入高級階段,企業培訓與企業的發展戰略及經營目標緊密地結合起來,但組織學習與日常工作相脫節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第五階段,學習與工作實現了融合。典型的特征是:行動學習。學習型組織通過提供大量的機會使組織隨時檢驗行動效果、及時做出反應,從而調整組織的行動路線,提高變革效益,加快變革進度。
第六階段,企業培訓融會貫通,自我生發,進而尋找一種動態的平衡。
在進行企業培訓過程中,要切實增強人才培訓前的需求分析,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服務。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明確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確定企業需要的人才;其次,要根據企業的實際人資情況,合理分配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好規劃安排工作;最后,在滿足企業需求后,要具體了解人才的整體結構和實際操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