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管理的四大鐵律
日期:2015-07-02 18:47 閱讀次數:
企業的核心是什么,我們可以說人才、資金等等,所有這一切背后,企業的核心是產品。這個產品可以是具體的商品,也可以是某種服務。企業如何做好產品管理,讓每一個員工視產品為自己的生命,或者視產品為自己的孩子。那么,這個企業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的產品管理做到家了。
各個企業的產品自然不相同——例如聯想,大家想一想,聯想的品牌是什么?是計算機。可是我們知道聯想后來也做了金融和地產。但是,大家認為那不是核心。那么,GE是做什么的呢?也許大家就無法回答準確了。熟悉的可能說醫療、電子什么的都有。
筆者在培訓、咨詢、調研過程中發現——我們中國企業常常因為企業主的家長心態作怪,喜歡讓所有產品以一個品牌命名,殊不知,市場認識的只有產品。企業叫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產品是什么,產品能夠提供給客戶什么樣的交換價值。那么,我們今天就從以下角度談一談產品管理。
1、產品品質。
產品品質是我們談論產品首先提到的基本功——比如,筆者所了解的——華碩非常注重基本功,華碩對產品的品質的細節的追求,是不遺余力的。
董事長施先生曾經分享過一個案例,華碩在1997年開始做筆記本,比同行晚了近十年,然而施先生在培養筆記本的團隊花了很多時間,施先生要求所有的研發人員先去抓基本功,先去啃基本的理論,大家都覺得很慢,怎么能夠趕得上?但是董事長說不要著急,我們一定要把基本功做扎實。1998年推出華碩第一款筆記本電腦,那是一款相當厚的筆記本電腦,但是它的品質非常好,剛上市就被俄羅斯宇航局選中,進入"和平號"空間站,在太空平穩運行了600多天,沒有故障。我認為,也可以說打造了華碩堅如磐石的形象。
2、產品策略。
產品策略包括產品本身的設計、功能、包裝、外觀等等基本的屬性。國人有一種“貪大求全”的思想,認為“大”才好,房子要大,那樣才有面子;車子要大,那樣開出去才有氣勢;企業要大,越大證明自己越成功。同樣的價格,選擇“大的”,同樣的大小,選擇便宜的。奧迪轎車的A4、A6車型在身材高大的歐洲人眼里都沒覺得小,但是國人就是不認可,逼著奧迪硬生生的將車“拉長”,專為中國市場開發帶“L”的車型,銷售情況立刻就好轉。刻板的德國人也得向國人的面子情節妥協。
3、產品設計。
在日本吃飯,令人很驚奇的一點是,無論什么菜,總是做得很好看,在菜邊配上一邊花,或者裝飾的蔬菜,讓人賞心悅目。走在大街上,發現這種裝飾遠處不在,無論多么小的店,總做得整潔而漂亮,日本店面的VI,我想可能是全球做得最好的,各種標識,都經過精心設計,甚至馬路標識,都很是獨具匠心。
這一切在豐田那里得到了解釋,這就叫制造,制造不僅是把東西創造出來,還在于如何用既定的資源,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而這個過程就不僅是把產品做精良,而是設計。
4、產品生產。
現地現物(genchigenbutsu),在日語中的字面意義,是實際的零部件和實際的地點。剛開始聽到現地現物(genchigenbutsu)這幾個字的時候,總覺得很別扭,也許是因為中文里面沒有這種別扭詞的原因吧。
但對豐田來說,這幾個字卻意義重大,因為這是豐田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則之一,這是原則的含義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要親自看到實際情況,掌握一手信息,用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話來說,就是:“絕不要相信一個不洗手就去吃飯的工程師。”
對現地現物最好的解釋,是有關豐田的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的名字叫:“在車間走直道的家伙干不成事”,或者說,“絕不要提拔一個在車間走直道的人”。
這幾句話是大野耐一說的。當時,他在質量管理的時候,就親自到車間去觀察生產過程,并與第一線的工人建立起親密的溝通關系。
比如,當人們碰到你的時候,會不會說,“請你過來一下”?過來干什么?討論問題呀。如果你是個官僚,員工就會躲著你。所以,優秀的領導一定是那些現地現物的領導,走到那里,都會有問題來找你,在車間中肯定走不成直道,這樣的人才可靠。
“誠信服務客戶,真情回報社會”應該成為每一個有良心有責任感的企業自覺遵循的基本準則!但譚小芳老師強調:這一切的一切都從產品管理開始!
本文出自中國投資咨詢網:http://www.ocn.com.cn/info/200911/chanpinguanli041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