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芳解讀海爾管理模式
日期:2015-07-01 16:59 閱讀次數:
海爾——從一個資本虧空147萬的街道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營業額預計突破1000億人民幣的跨國經營的大企業,20年走過了世界同類企業一百年甚至更長時間走過的路。奇跡般的業績,不僅使海爾成為國內企業中的佼佼者,而且成為世界企業中的佼佼者。
對于海爾,新聞界多年來進行過連篇累牘的報道;關于海爾,從基礎管理到企業文化,從體制創新到技術創新,從“市場鏈”到“星級服務”,從張瑞敏的思維到員工的漫畫,經濟學界、企業界都做過認真的研究和學習,已經出版了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的各種著作。
筆者作為一名企管學者與咨詢業者,在總結各家名企成敗經驗的時候發現——任何一個世界級品牌的產生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創新模式。戴爾,論技術比不上惠普與IBM,卻在很短的時間內超越了它們,原因就在于其創造的“直銷”模式;豐田的利潤超出世界三大汽車廠利潤的總和,其秘訣是“看板管理”。
顯然,中國的企業家確實需要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來應對一個狂熱多變的新經濟時代。雖然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模式”這樣的詞匯總有桎梏我們想象空間的嫌疑,但我們又的確需要一些“模式化”的東西,讓我們能夠具備一些全新的、深刻而基本的能夠創造價值的理念。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無生,堪稱“中國企業界的杰克·韋爾奇”,20余年來他領導下的海爾以不懈實踐,撰寫了一部中國式的管理教科書,奉獻了獨一無二的、以張瑞敏為核心、以創新為基石的海爾管理模式,是改革開放30年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典范,也成為中國企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學習樣本。
海爾管理模式已進入國際管理學界前沿——比如哈佛大學、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的案例庫,成為全球商學院的通用教材,這在中國企業界是惟一的。歡迎進入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的課程《海爾管理模式培訓》。簡單地說,譚老師的海爾管理模式課程主講以下幾點內容:
一、海爾管理模式
1、OEC管理法
2、一個核心
3、三個基本原則
4、PDCA
5、問題解決三步法
6、九個控制要素:5W3H1S
二、戰略規劃模式
1、差異化生產
2、多元化戰略
3、不打價格戰
4、肚子扁平化
5、企業內部市場化
6、一切客戶說了算
7、做塊蛋糕自己吃
譚小芳解讀海爾管理模式
2011/3/29/8:32來源:慧聰網企業管理頻道作者:譚小芳
三、決策管理模式
1、人單合一
2、激水之疾,至于漂石
3、先有市場,再建工廠
4、三只法眼,盯準政策
5、OEC“海爾管理之劍”
6、給“休克魚”注入強心劑
四、SBU經營模式
1、選標桿——下棋找高手
2、做預算——先畫靶子再打槍
3、搶資源——借個“王妃”用用
4、創訂單——訂單是天
5、算收入——徹底的成果主義
可以說,張瑞敏的管理讓許多人嘆為觀止,他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應是一個哲學家。”而海爾的多方位管理哲學,包括生存哲學、用人哲學、運營哲學、服務哲學等等,使海爾管理的金字塔日漸完美。學習海爾、克隆海爾、仰慕海爾,應該從了解張瑞敏的哲學情懷開始。
張瑞敏不是科班出身,那是有其它原因,從事哲學思考的人不需要讀科班,哲學是從自己身上生長出來的,只要你善于思考,你就會發現一種哲學來。張瑞敏除了思考外,還善于讀書,他說他只愛讀三本書:《老子》、《論語》、《孫子兵法》,他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出發開始了他的哲學思考,也開始了他的管理實踐。
海爾的OEC管理現在很多企業都去學習,去校仿,希望通過引入OEC管理使自己的企業能夠脫胎換骨,重整雄風。但不幸的是,據《經濟日報》記者講,多數企業在學習海爾過程中,堅持了3-4個月就不能再堅持下去了。原因是什么呢?這得從張瑞敏的哲學源頭去尋找,張瑞敏愛哲學,他看到了哲學與管理的近似性,他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應是一個哲學家。”哲學與管理如此相近又相容,平凡的人們很難看見,那么一個哲學家追求的終極真理是什么呢?那就是對絕對概念的理解和闡述,張瑞敏是如何理解絕對的呢?那就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完整性。管理無死角,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時候卻要責任到位,責任落實,責任處理。這就是3E管理中起決定作用的理念。如果你不掌握這個理念,而只是斷章取義,尋章摘句模仿3E管理中的一些細節,只會是緣木求魚,如何能夠學到真經。
張瑞敏的哲學情懷深入到了海爾管理的最前沿的方面。最近他提出了市場鏈的觀點,對企業的流程重新再造,該理論通過企業全球接訂單,再通過設計、采購、進庫、生產、配送多個環節來實現企業產品零庫存、零缺陷、零資本運營的“三零”目標。這是一個夢幻般的管理概念,它來自于張瑞敏對完整性、無界限等哲學命題的再創造和絕對真誠的追求。
之前,譚小芳老師在一部關于海爾的電視管理專題片中了解到,張瑞敏用十七年的心血和巨額海爾資產,投資了二大成果:一個是海爾品牌,另一個就是海爾的管理模式。
試想如果沒有張瑞敏用十七年的生命做代價,如果沒有海爾長期的企業管理實踐,如果沒有海爾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的對企業運作規律的認識,如果沒有巨額海爾資本的投入,哪里會產生什么海爾的管理模式?哪里會有海爾的斜坡小球原理、80/20原則、賽馬機制、OEC管理法、SST內部市場鏈機制、吃休克魚的資本運作方式以及重組內部運營結構的業務流程再造;又哪里會形成海爾的品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這三大戰略發展體系?
可以這樣說,沒有科學嚴格的管理就沒有海爾的今天。而海爾的每一個運作管理模式,都是用海爾人的心血和巨額投資作代價換來的。我們在這里看到、聽到、學到的東西,都是海爾人在企業運作實踐中總結的最為實用的具體的管理方法。如果把海爾的管理模式加以提純的話,那么,他的核心就是創新。因為,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而取得任何成功的開始,就是源于一個正確的觀念。海爾正是在不斷地完成一系列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輝煌。
同時,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在調研與實踐中還發現——我們的很多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有一個誤區:要么不學習、不借鑒、不總結、憑感覺搞管理,犯經驗主義的錯誤;要么不顧實際情況貪大求洋、生搬硬套,犯本本主義的錯誤;結果都必然導致企業發展的災難性后果。所以,譚老師建議我們的企業家向實踐學管理,向優秀的企業學管理。比如這里講授的海爾的管理模式。海爾的這些成功的管理方法,不正是我們許多企業家目前還在黑暗中苦苦探索,并為這種探索支付巨大的代價和成本的東西嗎?海爾昨天已經解決的企業難題,也許我們今天還在尋找答案;而海爾今天所做的一切,正是我們許多企業明天要做的事情。
總之,企業家是稀有資源,在中國尤其如此。過去有一個時期曾經討論中國有沒有企業家的問題。我是一直采取積極肯定的態度的。像張瑞敏這樣的人,創造了像海爾這樣的業績,還不算是企業家,那還有什么企業家呢?其實,張瑞敏已經超出了一般企業家的水平,被稱為“優秀企業家”、“企業領袖”,也可以稱為“企業卓越領導者”。我認為,企業卓越領導者必須具備“五有”素質:有文化、有品德、有思想、有能力、有影響。這樣的企業家的作用,其實已經超出了一個企業的范圍,對于整個社會都產生重大影響。
本文出自中國鋼鐵現貨網:http://news.gtxh.com/news/20110511/gangcaixingqingbaojia_3144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