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芳:穹頂下業務流程管理失位
日期:2015-09-09 19:24 閱讀次數:
在過去一周多時間中,大眾媒介和新媒體都在廣泛討論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話題。同時,人們開始熱議身邊的污染和一些管理過程中的失位。眾所周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斯蒂芬?金有部《穹頂之下》作品,寓意在困境中的掙扎與自救。
跳出霧霾話題,聚焦在企業信息化管理領域,縱觀我們關注的國內企業轉型與發展,在這其中,也有需要從信息技術及流程上充分調動和打破部門間壁壘的“穹頂”。大多數人選擇沉默于這些企業業務管理中的玻璃罩而不去改善,進而壓制了橫向協作,擴展到外部便是企業前行及創新發展的曇花一現。
管理混亂業務不好做 誰在阻礙
沉默并不是教人緘口不語,而是希望人們能深思熟慮,多些建言、少些平庸。毫無避諱之言,諸多企業中,大家均在吐槽幾個典型的管理混亂,我們也可以總結到,一些企業均會出現如下業務場景:
1. 客戶資源管理散亂,新拓展客戶都用EXCEL進行整理記錄,這似乎不科學。
2、銷售人員要寫日、周月報,總有人抱怨拖延,業績考核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
3、涉及業務中預算管理、多次結算,沒有一個智能的工具去把控以及提醒進行追款。
4、 Boss與外出的工作人員無法實時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外出工作受一定程度的影響。
5、經常會遇到由于制度、管理安排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項工作延誤,以及跨系統之間的數據、流程不匹配等。
治絲益棼無異于慢性自亡,面對這些困擾企業管理中的羈絆問題,或許只有作為知情者、IT管理當事人,才能更理解其中的掙扎與迫切自救。在過去,我們看到一些集團企業,不同地區公司自建系統,或者不同業務之間,采用同類型的獨立系統,這給業務分析(特別是步入數據分析的時代)、改進和維護帶來了巨大麻煩。
盡管業界IT管理者都在呼吁系統大整合的時代已經來臨,甚至在某些大型行業企業,比如銀行業和保險業,已經完成了整個系統的集中平臺化整合,已經步入整合應用階段。這畢竟還是處于起步時期,對于廣大成長型企業而言,跨地區、跨業務整合在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管理工作中,依舊構成一個挑戰。
合縱間再造升級 倒逼自救
面對困局,中國企業對流程管理的需求,也進入到了更加務實及深入思考的階段。CIO們可能想到用業務流程管理、互聯網化思維、系統管理在移動整合、云、社交網絡、大數據等方向的應用。就像《穹頂之下》調查片所期待的,這些管理流程中的盲目性,能借助這些有所改善么?先行者給出了答案:以流程作為企業管理的切入點,抓住重點幫助企業實現各業務環節高度整合、端到端的流程管理,實現各種業務環節自動化、整合和優化。
倒不如換個簡單說法:以流程管理這一核心作為企業管理的“倒逼自救”切入點,重點幫助企業實現各業務環節高度整合、端與端管理。
目前從事流程管理系統實踐的用戶和服務方,關注到企業業務變革中的一些改革痛點,同時也給出了答案。在咨詢業界知名BPM廠商H3 BPM(奧哲科技)相關人士后我們得知,國內和國外的企業流程系統特性、管理風格存在明顯差異,而軟件系統是面向企業管理層的,必須適應企業組織結構和用戶習慣。所以盡量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軟件滿足企業需求。業務集成組件盡量基于SOA架構設計,不僅能夠在企業內實現與各種業務系統的數據和事件集成,而且提供跨事務管理、集群、權限控制等高可用性保障,可以為企業搭建以流程為主軸的、集成各業務系統的流程一體化信息化平臺。
的確,看見了問題所在,代表著已然開始關注它,就像我們已經在試問企業業務流程管理中的失位問題,IT管理者們能不能在系統下,去將企業的混亂局面解決好?我們認為,不該悲觀,或許不會一蹴而就,至少改變的影響正在沖破穹頂,意味著能做的更好、能去解決管理流程中的不足之處。面對沉默,國內的BPM服務商也需繼續發聲而深耕行業市場,并進行持續深度的流程價值調研,技術持續創新,拓展產品的用戶市場。
當企業業務流程管理的穹頂效應已然形成,混亂面前,我們不該也不會選擇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