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f53rv"></ruby>
<strike id="f53rv"></strike>
<span id="f53rv"></span>
<strike id="f53rv"></strike>
<strike id="f53rv"></strike>
<strike id="f53rv"></strike>
<span id="f53rv"></span>
<span id="f53rv"></span>
<strike id="f53rv"></strike>
<span id="f53rv"><video id="f53rv"></video></span><span id="f53rv"><dl id="f53rv"></dl></span>
<strike id="f53rv"><dl id="f53rv"></dl></strike>
<ruby id="f53rv"></ruby>
<strike id="f53rv"></strike><span id="f53rv"></span>
<strike id="f53rv"></strike>
<del id="f53rv"></del>
<span id="f53rv"><dl id="f53rv"><ruby id="f53rv"></ruby></dl></span>
<span id="f53rv"><dl id="f53rv"></dl></span><strike id="f53rv"></strike>
?
logo
tel

管理咨詢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媒體采訪 >

譚小芳:《弟子規》每一句都契入心性

日期:2015-07-25 10:06 閱讀次數:

確實這個學問要從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可以從一個地方悟到一切地方。《弟子規》每一句都是心性的流露,我們不能只看到這個動作而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那顆心是時時保持孝敬。什么時候把「父母呼,應勿緩」做到?就是孝敬的心時時保持。「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還是一分孝敬,還是一分受教的心。每一句經句都要從存心契入,那這本《弟子規》,一句都有無量的受用。「冬則溫,夏則凊」,時時體恤父母的感受,父母的需要,不只是怕父母冷、怕父母熱,父母是不是渴?父母是不是餓?父母是不是心里難受?都屬於這句「冬則溫,夏則凊」,能感受到父母物質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能這樣對待父母,他就對一切人都有這種關懷的存心。所以這一句是道業成就的關鍵,這一句也是我們在世間事業成就的關鍵。因為沒有關愛人、愛護人的心,做任何行業都做不起來;有這分愛心,做任何行業都能做起來。
  我們從這里再感悟到,要從一推到一切,一是什么?心境。我們關懷的心推到一切,我們孝敬的心推到一切人,我們謹慎的態度推到一切處。「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今天行為不好,污辱父母;我們今天行為不好,污辱了我們的公司;我們今天行為不好,污辱了我們的民族跟祖宗。所以從對家庭、對父母這種謹慎的態度,推演到我一個炎黃子孫的身分,以至於我一個佛弟子的身分,謹慎心都起來了。諸位同修,我們整個佛弟子是一個整體,今天我們能繼承講臺上十三位祖師的德風,承先啟后,我們往后子孫,往后的佛弟子以誰為榜樣?以我們為榜樣。假如我們做得不好,他們會說,我爸爸、我爺爺他們學的時候,不也是這樣而己嗎?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但是假如我們這個時候持戒很精嚴,我們就真正在開往后末法九千年正法的復興。我們當下所做,跟后面修道、后面學佛的子孫息息相關。
  我們看到為什么范仲淹、林則徐的后代這么興旺?因為他們做的榜樣做得太好了,子孫念念想著,我不能給我的祖宗丟臉!今天我們的家庭變成佛化家庭,我們的子孫都以我們修持當作他學習的榜樣,我們修得好,我們的子孫就有榜樣可以效法,就有福分。弘一大師揀選的《格言別錄》當中有一句,「以慎重之行利生」,以慎重的行為,一言一行的慎重來利益眾生,這樣道風才能日遠。今天我們一個小小的動作,比方吃飯沒有吃干凈,糟蹋了糧食,被剛學佛的人看到,或者根本還沒學,剛接觸我們的人看到,他可能信心就喪失掉了。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人對正法的信心,我們怎么忍心去破壞人家的信心!這個謹慎的態度就起來了。《弟子規》每一句我們都從心性上去契入,這個心性就能延伸一切處事待人接物的行持當中來。

廣交直播

定制培訓

暢銷課

全年培訓計劃

交廣客戶

?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

購買內訓贈送測評

購買微咨詢送內訓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