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做好,控制最重要!
日期:2015-07-24 17:31 閱讀次數:
馬云將責任歸結為違背公司價值觀,由公司經營管理層承擔全部責任,在一場公關達人秀后,阿里巴巴的誠信危機得到了緩和,但是這掩蓋不了阿里巴巴內部控制管理缺陷。按照國家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董事會是內部控制的最高管理機構。
而阿里巴巴董事會也成立了審核委員會等四大委員會,主要負責協助董事會就財務報告程序、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提供獨立意見,并強調審核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以檢討財務報告、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事宜,阿里巴巴從內部也明確了董事會關于內部控制管理的責任。
阿里巴巴的主營業務是B2B電子商務,而電子商務有三個階段,即交易機會,交易確認和交易執行。阿里巴巴主要是做交易機會的,交易機會中最為關鍵是交易信息與誠信問題,所以誠信問題是阿里巴巴的重大控制點,事關公司生存的風險點沒有管理好,兩年之后才發現,董事會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公司發展面臨危機時,董事會做出一些戰略性決策,幫助公司渡過難關是高明之舉,這樣一個重大戰略舉措的實施必須經過全方位的評估,信用風險也必將受到最多關注,從結果來看,阿里巴巴的董事會沒有采取有效的針對性舉措。
董事會完全可以責成經營層加強對這類的客戶信用審查,以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為原則,以預防性控制與發現性控制相結合的方法,指派專人進行抽查,進而防止這類欺詐的發生,同時借助審核委員會定期聽取這類客戶風險發展的趨勢評估報告,并采取針對性舉措來進行控制。而不是兩年后當3.15晚會主題被確定后的公關秀。
譚小芳老師認為內部控制需要對企業風險進行控制,企業風險的梳理則是自上而下,由重至輕的進行梳理,會員供應商的誠信問題是事關阿里巴巴生死存亡的第一風險點,當公司做出降低供應商繳費門檻時,就應該提前預判信用風險可能會更大,而企業則應相應增加風險防范的資金和人員投入,提高多方認證執行的有效性,并加大第三方的抽檢和認證,降低人工介入的條件等,很可惜,事件過去了兩年,阿里巴巴才迫于外界的壓力而開始自查自糾。
在阿里巴巴的欺詐門中,由于馬云的世界級公關秀,避免了一次不可預知結果的行業地震。雖然,阿里巴巴已經展開獨立調查,也已經將出口通價格上調至2.98萬元,反思中,阿里巴巴的內部控制體系應該如何構建呢?譚老師表示總結了一下幾點:
第一,由公司董事會牽頭,構建公司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從董事會、經營層、各部門的三級內部控制體系,重點建立覆蓋銷售分支機構、銷售團隊、銷售代表的銷售體系三級內部管理體系,梳理各級風險點并在內部控制委員會的牽頭下,制定各類風險控制辦法、制度與流程。
第二,董事會應討論制定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及盈利模式,避免通過培訓式和人海式的銷售戰術來拉供應商入會,而應著眼于為供應商提供更高價值的全程服務,使供應商更為自愿的掏錢,否則今天即使控制了風險,企業本身的盈利模式風險卻無法扭轉與控制。
第三,按照已有的內部控制制度認真執行,強化銷售人員現場監督的優勢,在供應商認證環節進行嚴格把關,按照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的原則,加強售后服務體系的建設,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提升現場監控能力,委托公司內部的監察部門和獨立第三方進行程序認證和大比例抽檢,嚴肅處理發現違紀行為,杜絕欺詐之風在內部蔓延。
第四,對公司薪酬與激勵政策進行改革。為普通員工制定發展通道,加強中長期激勵政策的使用,提升銷售序列員工的歸屬感,將主管級以上的重要銷售人員的考核轉化為年度考核。
第五,對重要風險點進行分類管理并重點監控。梳理危及公司生存的重大風險點,按照公司承受風險能力大小給予分類管理,對極度危險的風險應給予人力、財力的傾斜,有針對性的設計風險防范措施,同時加大重大風險點的監控,及時總結風險點的變化與發展趨勢,不斷調整防范策略,使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
控制”是所有大企業面對的共同問題。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從一個小企業做到一個大企業,從只做一個行業變成做六個行業,從只做一個業務做變成做上下游業務,這時都有一個權力下放的問題。
這就會給集團公司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戰,如何控制?哪些權力可以下放,哪些權力絕對不能下放?融資權、重要的人事權力肯定是不下放的,那么其他權力下放后,如何做到不至于一放就亂,這是所有大企業面對的同問題。
如果一個總部想要有效控制子公司的話,它所需要具備的東西太多了。首先,老總要對各項業務有相當的了解,否則不要講戰略的問題,你連對預算都沒有發言權,人家說什么,就什么樣,說什么你都不懂,就把你蒙過去了。
如果總部對業務相當的了解,做預算的時候,總部就高度的介入了。第二,企業的管理基礎設施,包括內控一定要做到位。美國企業的內控是收放自如的,下面的人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它有良好的監控體系。但是中國有幾個企業能夠具備這種戰斗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是以市場而不再是以政府的指令計劃為導向,而有些管理者不能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樹立市場競爭觀念,仍然存在著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等、靠、要”思想,使內部控制管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中小企業領導以權謀私、吞占國家財產,企業人心渙散,無法加強內部控制管理。
技術水平的高低對降低內部控制有著直接影響。在一定時期,一定技術水平條件下,內部控制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降低,但這種方法不可能使內部控制一直降低,因此,企業管理者為了改進產品內部控制,就需要不斷地提高技術水平。
但是一些中小企業領導對技術創新的興趣不高,原因是經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術創新的收益期,也就是說技術開發往往減少本期利潤,但不一定能增加經理任期內的利潤,指望經理接受一種減少其任期內的利潤但增加其繼任者業績的技術創新方案是不現實的。
譚老師表示企業內部控制應當建立在共同的倫理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只有當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目標明確,觀念趨同,內部控制才能更有實效。企業應定期對職工進行內控知識的教育和業務素質培訓,使每一個員工都應在內部控制制度的約束下開展經營活動,自覺增強內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識,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內部控制制度的牽制和約束。
總之,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和進步的生命線,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組織結構,形成縱橫聯系的分工、協調、制約和監督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堵塞漏洞,強化管理,防止貪污盜竊行為和各種舞弊行為的發生,從而使企業實現健康、快速、高效、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自:http://www.zgdiandu.com.cn/news/show-51578.html
上一篇:譚小芳專訪:西鐵城客戶服務標準
下一篇:企業管理之風險管理技巧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